發表文章

我的新馬料理:豬排大雜燴

圖片
最近,我開始喜歡做菜,做我家鄉的新馬料理。這種感覺很愜意,一個人在家自己弄,自己欣賞、自己品嘗,也是一種快樂。 「肉骨茶」一道新馬有名的道地料理。我特愛這道菜。買了豬排骨,加上從馬來西亞帶來的肉骨茶料理包,用數粒大蒜一起烹煮。裡面再加些蘑菇和青菜,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把熱騰騰、香噴噴的肉骨茶給煮好了。加入從新馬帶來的黑灑油,黝黑的色澤高湯、柔軟的排骨瘦肉,再配上一點紅辣椒加黑醬油,哇!味道不得了啦。 「酸辣五香炸排骨酥」,我自創的料理。其實也不算甚麼大創作,只是排骨有多,做做別的口味而以。將排骨用麻油、五香粉、胡椒鹽等香料醃製一個晚上。炸之前再加上一顆蛋攪拌,然後加上炸粉,一起混合後放入熱油中去慢慢炸。就這樣霹霹啪啪的油炸聲,把每一塊肉炸得金黃色。最後淋上少許從新馬帶來的酸辣醬汁,唉唷唷…哪裡來的好吃啊! 「 馬來咖哩燉豬排」也是我的拿手好菜喔。為甚麼又是豬排呢 ? 因為買太多了,哈哈。煮法很簡單:先將切好的馬鈴薯煮熟、然後再將醃製數小 時的豬排一起放入水裡一起煮;然後將馬來咖哩料理包全部倒進鍋裡一起烹煮。要煮一個小時才能讓豬排煮得又嫩又滑,加些蘑菇當配料 ( 有買多啦 ) 。煮好後再將半杯的椰奶倒入咖哩中攪拌,片刻就會發現濃稠的馬來咖哩豬就可以上桌了。這咖哩很好送飯,也可以吃上一個禮拜喔!哈哈… ( 在馬來西亞,這道菜只有華人跟印度人可以吃;馬來人是不吃豬肉的。馬來咖哩加入了豬肉會不會很諷刺呢 ? )

我的新馬料理: 黃薑炒飯

圖片
最近心血來潮,喜歡在自己的家裡做菜。尤其是我從小吃到大的新馬料理,那種印度、馬來、中式的道地料理,往往喚起我小時候的味蕾。還好從小就跟媽媽學做菜,即使人在異鄉多年,有空給自己下個小菜,感覺是多麼的開心啊。 2012.02.27 .我給自己炒了一盤印度風味的「黃薑炒飯」。用黃薑粉烹煮的米飯,加上香腸碎片、青菜、雞蛋、以及豐富的香料等,炒出了味道濃郁的金黃色炒飯,飽足我的晚餐,豐富了我的味覺享受。 在寒冷的台北,品嘗自己的黃薑炒飯,配上好朋友 Rayson 從大馬送來的亞熱帶奶茶,感覺是多麼的滿足。雖然一個人在台北家吃,但是仿佛就像在老家的感覺一樣。下次美食是甚麼呢 ? 我也好期待喔…。

我的設計,目前獨一無二。

圖片
買了這支htc Desire S,也付送了一個原廠的保護套。很難過地,這個套子不好用,有一天我的手機竟然從套子滑落了下來,刮傷了我的心肝寶貝。我很難過地到處去尋找市面上賣的一切手機皮套,希望可以找到一個適合它、好用、又好看的。可惜,始終找不到。 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決定自己來設計。我把我要的皮套功能、樣式、以及保護程度的皮質設計好後,親自找廠商幫我特別製作。世界上目前也只有我這一款皮套設計,也專為htc Desire S外型設計的。如果未來在市面上看到我這樣的套子,不用說就是廠商拿去大量生產了。因為我沒有申請專利。哈哈。 為自己心愛的寶貝設計安全套,的確非常開心與珍惜。上面還能看到我的名字品牌(Brian Lay)。我把皮套加了一層收納夾,可以放我的捷運優遊卡,不然每次都要另外取出優遊卡,有時還會亂掉。這樣每次我要進站時,拿手機刷就可以了。 另外,由於htc Desire S的電源充電槽是在側邊的,之前每次要充電時都必須把套子拿掉,才能充電,不僅非常麻煩,有時還擔心會無意間刮傷鏡面。因此,我也在我的皮套兩側設計了兩個孔。方便我每次充電時,就可以直接插入,也無須經常為它脫掉保護套。 我很自滿的說,我的設計很棒。朋友說為甚麼不申請專利,大量產製來售賣。我說:現在的手機樣式推呈出新,日新月異。這樣的套子不會是市場的主流。因為它僅提供htc Desire S保護使用。我有一個市面上獨一無二的皮套,不是也很驕傲嘛!

我的全新生活幫手 htc

圖片
真的是很TMD! 正和客戶談一個十萬元的案子,突然間IPHONE沒電。TMD的糟,不能換電池,讚時也找不到充電的地方怎麼辦。隨後,我不顧一切的變買了一檯新臺幣15000的htc Desire S. 還好這個10萬的案子沒有飛掉。 大家都說,iphone很棒。我想它只是好在功能和炫吧!多麼有功能的機器,沒有電能,什麼都是○。因此,我準備唾棄它了,這個沒用的東西。不僅經常沒電,就連要把資料放進去,就要耗上我很多時間去處理手機和電腦連接的手續。不僅要弄懂那個複雜的I-tune,還要去面對搞不懂的檔案路徑。 換了這款htc,功能介面也不輸iphone。操作簡單,使用也很人性化。不是我給它打廣告,是因為它真的讓我覺得非常方便。不僅可以更換電池,要有一個micro SD的擴充插槽。我的資料可以很容易的從電腦放入手機中,真的很方便。 因為朋友及客戶名單越來越多,IPHONE 做不到的用照片來直接尋找名單對象的功能,HTC的系統介面卻可以做得到。真的省下我找名單的時間。真棒!也許是我運氣好,買到一個適合我生活的好幫手,體機不大,剛剛好。而且一顆電池的電量遠比iphone的來得多。我就不用擔心沒電的窘境了。

4. 馬六甲僅剩最後一間傳統的珠繡鞋

圖片
馬六甲的「峇峇與娘惹」文化帶給了當地許許多多的文化遺產。傳統的娘惹「珠繡鞋」也幾乎很少見。座落在古老式建築物的某一間商店裡,整齊的排滿了手工縫製的傳統「珠繡鞋」。然而這裡可說是馬六甲最後一間可以買到道地珠繡鞋的商店了。 這間店的老闆娘是當地的華裔,姓郭。據她表示,這些珠繡鞋原本都是住在馬六甲的娘惹們的傳統手工藝。隨著時代的變遷,新一代的娘惹們也不在繼承這些工藝,因此,要看到非常典型及傳統的珠繡鞋是非常的罕見。在店面的這些珠繡鞋,都是郭老闆娘的作品。雖然她不是娘惹,但是由於小時候經常和老娘惹們學習這們手藝,就在今日她也不斷地希望繼續延續這樣的傳統藝品---「珠繡鞋」。 所謂的「珠繡鞋」,就是在傳統的娘惹鞋子上繡上了豐富繽紛的珠子,這些五顏六色的小珠子透過了花樣的縫繡,創造出許許多多傳統的娘惹文化圖騰。郭阿姨用他的雙眼一顆顆的把珠子仔仔細細地繡上;然後再把它們做成一雙雙的鞋子。在店內擺放出來的珠繡鞋,每雙都是郭阿姨的傑作。價格從馬幣150元起跳。 一雙珠繡鞋的製作過程不容易。從繡珠到製鞋縫鞋,幾乎會花上一天的時間。郭阿姨一雙一雙的親手製作。除了為了繼續發揚與推廣娘惹的傳統珠繡鞋之藝品之外,也為了滿足那些珠繡鞋的老客戶。這群老客戶大多數來自新加坡,其次是本地人及外國旅客。 許多新加坡的女性也喜歡這些珠繡鞋,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新加坡媽媽奶奶們陸續來請郭阿姨特別縫製新的珠繡鞋。有些國外旅客還特別來訂製,不管是傳統的珠繡鞋,或是更古老的「三寸金蓮」,都成為旅客們的手禮贈品。 在郭阿姨的店面是一棟傳統式早期福建風格的老式建築。我們除了可以看到許多傳統的娘惹服裝及鞋子擺放在店裡的展售,進入了第二進的門口,我們便發現郭阿姨的工作室。 地上除了佈滿了之前縫繡好的珠繡花樣,另一邊卻是一些未完成的鞋具及皮件等。等待著郭阿姨一雙一雙的消磨、粘沾,以及縫製。郭阿姨沒有請員工協助製作。每當門外迎來了新的客人,便要放下手邊的工作前去招待。看她一進一出的,真是忙壞了。 郭阿姨的先生獨自一人在天井底下協助車剪鞋子的皮件。唯一的兒子也只會在冷氣房裡負責網路的行銷工作。看來如果郭阿姨如果沒有任何學徒的話,恐怕這樣的傳統珠繡鞋,將可能會在馬六甲消失了。 為了歡慶今年的母親節,我也特別為媽媽定製了一雙珠繡鞋,依造媽媽腳的尺寸,就可以馬上製作一雙精美的珠繡鞋。

3. 新加坡華語連續劇「小娘惹」

圖片
2008年,瘋迷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一部華語連續劇「小娘惹」,在這幾年也開啟了我對「馬六甲文化」的熱愛。 這是一部由新加坡傳媒機構所製作,據說耗資龐大,拍攝一部以馬六甲為背景,述說「峇峇與娘惹」大家族的生活故事。從這部連續劇裡,不僅能讓大部分的華人社會更能了解峇峇與娘惹的文化典故,也讓許多人對於馬六甲這群少數民族的歷史與發展更據了解。 所謂「峇峇與娘惹」是明朝後期,大陸華人遷移至馬六甲後,與當地的馬來族通婚後所繁衍的後代。這群華馬混種的族群,男生稱為「峇峇」;女生稱為「娘惹」。由於結合了兩種民族的文化混合,就形成了一種特別的文化。 「小娘惹」這部連續劇,述說一個連續三代母女在大家庭裡遭受欺凌的悲慘生活故事。以一個女主角為故事脈絡,反映當時女性不平等的封建社會;大家庭的恩怨情仇,以及後代女性是如何爭取自己地位的故事。 用文字很難一一說出劇中最精彩的細節。這部連續劇雖然已經有數年的歷史,它的熱潮在新加坡仍然沒有推燒。據了解這部連續劇後來在中國幾個省也掀起了探索峇峇文化的風潮。在這期間馬六甲這個地區突然也掀起了觀光熱。除此之外,「小娘惹」也對我的影響卻意義深遠。因為這部戲劇的緣故,我除了對峇峇與娘惹文化充滿了熱愛與探究,對於馬六甲更有著一股難以形容的感情。 由於台灣電視看不到這部連續劇的播出,前年我便從新加坡買了這部連續劇回到台北,仔細的觀賞每一集的故事內容。每當觀賞這部連續劇我都會哭一次。不是為了女主角的故事感動與同情而哭;就是受到故事中的文化與風俗讓我懷念起了家鄉。原來,我小時候生長的地方都充斥著峇峇與娘惹文化的薰陶。不管是吃的美食:娘惹糕、娘惹菜、希米露;還是使用的餐具與服飾等等,都是峇峇與娘惹的傳統文化。 由於這部連續劇的內容扣人心弦,我也推薦給台北的好友們觀賞這部「小娘惹」。朋友們都有同樣的心得與感受,對這種早期東南亞的少數華人移民社會也有了些認識與了解。有一位交通大學的某某教授朋友,透過了我的分享與介紹,也決定去研究這群早期東南亞華人移民的相關議題。 「小娘惹」不僅推動了我去認識馬六甲與峇峇文化,隨之它也影響了我今年度的一部紀錄片作品----「台北迪化街」。這個部分未來再和朋友們分享其中的關係。 「一種珍貴的族群文化,如果不懂得保留與傳承供給後代子孫去認識,很快地它將會被社會給遺忘或消失。」

2. 找個好住宿,準備遨遊馬六甲

圖片
要先遨遊馬六甲,當然需要有一個好的住宿地方。我推薦在馬六甲唐人老街附近的一家住宿旅館「HOTEL PURI」。這間旅館據了解是來自新加坡的峇峇與娘惹家族所經營的。(峇峇與娘惹後代有些已經流落在新加坡、檳城、以及其他地方) 這間旅館不僅保留了很多的古建築文物與構造;更遺留著很多的峇峇與娘惹的文物器皿。走進大廳我們會看到福建式的古老建築,閣樓間的四方型天窗;建築物的古老窗戶,以及三進式的房屋空間等等。第一進作為接待旅客的大廳;第二進是接待櫃台與樓梯口;第三進則是文物空間以及餐廳空間等。 樓下已經仿佛是一個小小的博物館;樓上的空間當然也已經被改成一間間舒適的旅館客房。每間客房都是雙人房,適合海外旅客使用。簡單大方的室內裝潢,牆壁上掛著峇峇與娘惹的圖騰與藝術品。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四方型的天窗,四方的天口,旁邊圍繞著高高的老式窗戶。窗戶下還遺留了早期的壁畫圖騰。 這間老房子和台灣迪化街的老房子的構造相似,保留了很多華人的歷史痕跡。在這裡我們仿佛來到了前輩們的生活棲息地。看到早期貴族家庭們的生活用品:如峇峇與娘惹們的生活餐具、梳妝台、燈飾等等。 在這間飯店裡,讓我更驚豔的是飯店的中廳,名為「迎燕廳」。這裡有很多燕子在這裡築巢。很難想像這群雁子竟然能和來往住宿的人類共存生活。聽說這個迎燕廳有著傳奇的故事。這個故事也被新加坡電視連續劇「小娘惹」所記載。 這部「小娘惹」也是使我前來拜訪馬六甲的原因之一。就是看了這部連續劇,喚起我對峇峇與娘惹文化的熱愛與好奇。